巡礼“十三五” | 妇产科:科学管理、追求卓越,构筑生育健康全链条

2020-12-04
?编者按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过去五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医院建设和社会服务各方面取得瞩目成绩,我们特别策划巡礼十三五系列报道,本期推出《妇产科:科学管理、追求卓越,构筑生育健康全链条》。


    妇产科秉承“科学管理、追求卓越”的理念,在“十三五”期间锐意进取,围绕构筑女性生育健康全链条的主线开展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现代化的妇科生殖医学中心启用

 

    20181112日,中山一院妇科生殖医学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建筑总面积达25000多平方米,妇科病区新增床位100张,并配备10间一体化和数字化腔镜手术室;配有5间现代化手术室,以及达千级净化水平的胚胎培养室,建立了符合PCR实验室要求的分子诊断区域,配备高通量测序和核型定位芯片等先进技术平台。

    妇科生殖中心启用至今两年,门诊量、手术量分别达到70多万和6万多人次,有效满足了妇科生殖患者的就医需求,为中山一院实施广东省登峰计划、创建国家妇产区域医学中心,以及中山大学双一流建设起先锋引领作用。

 

▲妇科生殖医学中心正式启用

 

    追求卓越,再创辉煌

    基础妇产科学院成立

 

    妇产科于20161221日成立了基础妇产科学院。近4年来,基础妇产科学院开展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授课共400课时,培养了88位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生和并轨研究生,提高了妇产科住院医师的临床胜任力,为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及学科建设培养了医学人才。

 

▲基础妇产科学院成立仪式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精准检测

    为千万家庭带来希望

 

    生殖医学中心首创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联合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配型检测技术(PGT-HLA),诞生了国内第一例设计婴儿

    十三五期间,生殖医学中心发挥技术优势,共对1864个胚胎进行了PGT-HLA联合检测,并从中筛选出了212个表型正常且HLA配型与先证患儿相符合的胚胎,不仅避免了再生育相同遗传病患儿的风险,也解决了患儿因找不到合适供体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治疗的问题。

    该技术覆盖病种包括地中海贫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肉芽肿等诸多病种,已为123个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家庭带来了希望。

 

    精准诊治妇科恶性肿瘤和

    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妇科的宫颈癌基础研究团队,着力于宫颈癌的精准防治,在HPV病毒致宫颈癌的发病机制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效果。

    近年来,妇科陆续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取得了很多学术专利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经费31项,经费总额1819万。

    胡争教授团队研发的带有“分子刀”的生物凝胶,可通过外用的方式来阻止HPV病毒的感染,或者逆转宫颈病变,如实现临床转化,将会为宫颈癌或者宫颈病变患者带来希望的福音。

    妇科联合胃肠、泌尿等专家组成多学科团队,勇闯复杂手术难关,在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微创诊治方面取得突破。

    目前已完成腹腔镜下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切除手术351例、腹腔镜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250余例,复杂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4例。

    为传播和交流妇科腔镜先进技术,每年举办中欧妇科内镜高峰论坛等学习班,为国内多家医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妇科腔镜人才,为推广先进技术作出重大贡献。

 

▲第七届中欧妇科内镜高峰论坛会议现场

 

    综合救治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

 

    产科是广东省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广州市危重孕产妇五级转诊中心和广东省母婴安康工程技术支持单位,为区域内妊娠合并疑难、危重、罕见病救治提供有力保障。 

    2016年以来,产科救治疑难孕产妇2万多人次,危重症孕产妇3千多人次,病种包括凶险型前置胎盘、妊娠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妊娠合并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心脏移植、肾移植等)后妊娠等。

    王子莲教授参编多部产科诊疗指南,产科向区域内积极推广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电子胎心监护、阴道助产技术、剖宫产手术规范等规范化诊治策略,有效降低了各级医疗机构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率,提高了围产期重症抢救质量。(妇产科